一瓶酒如果酒莊可以賣10元,那為什麼他要只賣1元?或許西班牙「Vino de Pago」的成形是起於酒莊們不滿足他們的產區一直以來被定位在廉價與大量生產,即便拉曼查(La Macha)早就已經不再是低價低品質的生產地,但要讓大眾們改變深刻的觀念卻不是一時可以快速扭轉的,所以在2003年多出了「Vino de Pago」分級。
不過在繁雜的西班牙法規與分級中,其實不用把「Vino de Pago」想的太複雜,很單純的把他們想成「酒莊酒」或是「酒莊單一葡萄園酒」就行了,因為葡萄必需來自於酒莊自有的葡萄園種植,可以是限定的地區(酒莊酒),或特定的葡萄園(酒莊單一葡萄園酒);除此之外必需符合葡萄園所在產區的DO或DOCA法規,並且必需在酒莊內(或葡萄園所在產區)釀造與裝瓶,其他有一些比較模糊的敘述諸如:必需展現出風土特色、栽培技術~~等等。
雖然「Vino de Pago」的申請並沒有限制在西班牙的某個特定的產區,但是主要還是由 Castilla-La Mancha 與 Navarra 來主導,當然在 Aragon、Castilla y León、Valencia 也有入選的酒莊,不過透過在台灣進品商進口的幾個品項中,不難發現大部份的「Vino de Pago」很常表現出,濃郁酒體、果味集中度較高,單寧顯的成熟而柔軟,而且在橡木桶的使用上新桶的比例並不低,尤其是使用國際品種(或法國品種)釀造的酒款,常會讓人聯想到波爾多風格出現在各式酒款中。
這在「Bodega Dehesa del Carrizal」(以下簡稱Dehesa)中表現的最明顯,這家酒莊是西班牙前財政部部長 Villar Mir家族所擁有,而且為了讓他們酒莊的酒質有大躍進的進步,在2013年他們更換了由 Stéphane Derenoncourt 領導的釀酒顧問團隊,這使得釀酒師(或釀酒顧問)的個性,常常會帶領酒款呈現出他們不一樣的個性,這在不同年份的比較中是顯出完全不一樣的風格。
在 Dehesa 的初階酒款「MV 2015」與旗艦款「Seleccion Privada 2016」由於是混釀酒款,表現的最像波爾多風格。
1.MV 2015:菌菇、摩卡、黑醋栗、櫻桃、黑莓、深色漿果、辛香料、一些仙草的風味與紫羅蘭花香;干型、酸高、單寧高、酒精高、酒體厚;有較多的辛香料風格、濃郁果味,口感略為剛烈一些,還滿好喝的。(考慮價格A)
2.Seleccion Privada 2016:香草、椰子糖、太妃糖、黑醋栗、櫻桃、黑色水果與微微的皮毛;干型、酸高、單寧高、酒精高、酒體厚;桶味明顯、果感成熟且濃郁,有較多深色水果的風格;尾韻有一些淡淡的草本味,醒酒後口感會越顯柔和,是我很喜歡的濃純柔風格。(A)
3.Syrah 2015:雪杉、巧克力、奶油、咖啡、櫻桃、深色漿果、黑莓、紅色水果、辛香料與黑胡椒;干型,酸高,單寧高,酒精高,酒體厚;口濃郁厚實,帶有明顯的法國桶風味,口中有較多的深色漿果與明顯的藍莓風味,尾韻有的些干燥花風味,現在品飲需要瓶醒1~2小時的時間,而且我覺得他在陳年後會有不錯的風味發展。(A)
4.Cabernet Sauvignon 2016:黑醋栗、櫻桃、花香調較明顯、微微的蜜餞調性與涼性草本的風味;干型,酸高,單寧厚,酒精高,酒體厚;很標準的濃純柔風格口中有一些蜜餞與深色水果風味,16年較涼爽一些、酒體濃但不肥,尾韻帶點辣椒感,我覺得他的桶與果味融合的很好,不過三級風味仍未發展,陳年之後應該會有不一樣的體驗。(A)
5.Petit Verdot 2015:椰子糖、深色漿果、櫻桃、梅子干、微微香草;干型,酸高,單寧高,酒精高,酒體厚實,風格介於濃純香與濃純柔之間,單寧感強壯仍需透過醒酒或陳年來讓其軟化,15年不像舊年份來的有妖艷感,但風格則轉變的更接近南澳的老蕂Petit Verdot(A)。
6.Chardonnay 2018:鳳梨、桃、熱帶水果、香草、桶味、橙、煙薰、辛香料;干型,酸中+,酒精高,酒體中+;辛香料味突出,口味適中、口感比較強烈。
在品飲「Dehesa del Carrizal」的酒款,或許不需特地強調他的背景與分級,光從他本身酒的品質來判斷,就能知道他的好壞,濃郁、富含桶的風格,有強大的陳年實力~~等等,這些似乎就能讓人直接給予正面的評價,看看數位國際知名酒評給的分數就能知道他們的好壞了。
最後,也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粉絲專頁「阿宅Wine的異想世界」,那邊會有更多單瓶酒的品飲心得,也歡迎中部的酒友們加入「大中部酒友會」與「中部酒類研究社」一起討論各式酒款!
參考資料:
1.Decanter-What is a Vino de Pago?
2.醴酩國際書面資料。
3.世界葡萄酒地圖(第七版)。
影片介紹: